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生理学基础》考纲
二、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
医学类专业
2.《生理学基础》考纲
(120分)
参考版本: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主编:郭明广。
一、课程基本要求
1. 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
2. 掌握神经、体液因素对人体各系统功能活动的调节。
3. 熟悉人体整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4. 应用生理学知识解释相关临床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内容和复习要求
(一)绪论
1.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兴奋性、阈强度的概念;阈强度与兴奋性的关系;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人体功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概念和特点;反射的概念;反馈的概念、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刺激与反应;兴奋与抑制;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3. 了解体液的种类及正常值。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的概念;载体易化扩散的特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阈电位、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的概念。
2.熟悉局部电位的概念和特点;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结构基础和耦联因子。
3. 了解动作电位的传导。
(三)血液
1.掌握血细胞比容的概念;血浆渗透压的种类、形成及其生理作用;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及功能,红细胞的生成条件与生成调节;白细胞的正常值、分类及功能;血小板的正常值及功能;血液凝固的概念和基本过程、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区别;血清的概念、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浆中主要抗凝物质的种类和作用;血量的正常值;血型的概念;ABO血型系统的分型依据、分型和输血原则。
2.熟悉血液的组成;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血浆酸碱度;血沉;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和促凝方法;交叉配血试验和ABO血型的测定方法。
3.了解血液的功能
(四)血液循环
1.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脏射血过程中心腔内压力、瓣膜开闭、血流方向和心室容积的变化;搏出量与心输出量的概念、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区别;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形成条件及其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微循环的概念、基本功能、三条血流通路及其功能;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和临床应用。
2.熟悉心率的概念和正常值;心动周期与心率的关系;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特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心音听诊和血压测量的方法。
3.了解心肌收缩的特点。
(五)呼吸
1.掌握呼吸的概念和基本过程;肺通气的原动力和直接动力;胸膜腔负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主要成分、作用和生理意义;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的概念和生理意义;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的概念;延髓和脑桥呼吸中枢的作用;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缺氧和氢离子浓度升高对呼吸的影响。
2.熟悉呼吸频率的正常值;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气体交换的动力;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概念、影响肺换气的因素;肺牵张反射。
3.了解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
(六)消化与吸收
1.掌握消化、吸收的概念;消化的方式;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胃排空的概念、动力以及糖、蛋白质、脂肪的排空速度;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胃肠激素的概念。
2.熟悉利于小肠吸收的条件;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四种主要胃肠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七)能量代谢与体温
1.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和正常值;体温的概念、临床上测温的部位和正常值、体温的生理变化;机体散热的主要部位、方式和临床应用。
2.熟悉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体温调节基本中枢的部位。
(八)肾脏的排泄功能
1.掌握排泄的概念;尿生成的基本过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的概念;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重吸收的主要部位;肾糖阈的概念及正常值;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渗透性利尿与水利尿;正常尿量和多尿、少尿、无尿的概念。
2.熟悉重吸收的方式和特点;水的重吸收。
3. 了解排泄器官;肾脏的功能。
(九)感觉器官
1.掌握眼视近物时的调节;近视、远视、散光的产生原因、特点和矫正方法;夜盲症的产生原因;视力和视野的概念;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2.熟悉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区别;听骨链的作用。
3. 了解前庭器官的功能。
(十)神经系统的功能
1.掌握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突触的概念、结构和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传递的特征;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区别;内脏痛的特征、牵涉痛的概念和部位;牵张反射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小脑的三大功能;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自主神经的递质、受体及受体阻断剂。
2.熟悉突触后电位的种类及区别;牵张反射的感受器;脊休克的概念和产生原因;去大脑僵直的概念;自主神经系统的生理意义;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的概念和分布;条件反射的形成及生理意义。
3.了解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及其意义。
(十一)内分泌
1.掌握激素的概念;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和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地方性甲状腺肿;应激反应与应急反应的概念。
2.熟悉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和胰岛素的分泌调节;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3.了解腺垂体分泌的激素种类。
(十二)生殖
1.掌握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2. 了解三种性激素的主要分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