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简介
长春中医药大学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长春中医学院,2006年更名长春中医药大学。历经五十余年的辛勤耕耘、孜孜以求和创新发展,学校形成了“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校训,形成了“坚持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走学研产结合之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授权的办学层次,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培养高等中医药人才的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吉林省唯一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广泛社会声誉的省属重点大学。五十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输送4万余名毕业生,校友遍及海内外,为国家和吉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和智力支撑。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院定位
目标定位:建成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在省属高校优势突出、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国内一流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
类型定位: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科定位: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理、工、管、文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
层次定位: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发展规模定位: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在校本科以上全日制学生稳定在10000人的规模,其中本科生8500人,研究生1500,留学生200人。
人才培养定位: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中医药事业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应用型为主的高级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吉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
长春中医药大学办学理念
我校是吉林省唯一一所中医药高等学府,经过近50年的发展历程,几代人办学经验的继承,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积淀和形成了我校特有的学校文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办学理念,集中体现了现代中医药教育的发展观、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统一和德育与智育的统一。
“启古纳今”,体现了中医药事业“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的发展思路。“启古”,就是善于开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不断继承、发现和挖掘古代中医药学的精华,重视和遵循传统中医药教育的规律,汲取传统中医药教育的经验。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强调在系统、完整、充分地继承中医药传统基础上,实现更好地发展。“纳今”,就是要广纳现代科学技术并根据中医药学内部的规律客观地认识、研究和丰富发展中医药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专业设置上与时俱进,积极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同时不断扩大中医药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厚德精术”,体现了教育过程和教育目标的统一,体现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统一。“厚德”,就是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升教师的师德、医生的医德和学生的品德,达到完美的思想境界。“精术”,就是要培养和树立“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不断攀登医学高峰的精神。精研古今中医药学及相关现代科学知识,精通教育方法,精熟医学技能,为人才培养和人类健康服务。
长春中医药大学名医名师
省名中医
吴崇奇、李一清、南征、于凯成、黄永生、金润泉、许相文、陈向明、张文泰、赵振昌、范国梁、岳庆范、王之虹、王富春、张绍灵、邓悦、刘铁军、朴志贤、许广里、张海莹、周建华、姜喆、宫晓燕、荣大奇、赵文海、赵建军、盖国忠、景瑛、魏丽娟、
省教学名师
苏颖、张大方、王富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院历史
学校原名为长春中医学院,成立于1958年,前身为始建于1950年的长春市中医进修学校。
1962年,吉林省卫生干部学校并入学校;
1970年,学校并入了吉林医科大学;
1978年,恢复了长春中医学院建制,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2000年吉林省职工医科大学和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并入学校;
2006年,获教育部批准,长春中医学院更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2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净月校区一期工程胜利竣工,学校主体迁入净月校区;
2003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唯一一所获得博士授予权的学校,同时也是全国行业唯一一所获得博士授权的学校;
2004年,学校成为省属重点高校;
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成绩;
2008年,学校与省政府共建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人参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打造吉林省千亿元人参产值,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009年,中医学、中药学两个一级学科在全国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位居第7名、第9名;中医学、中药学成为博士后流动站,是2009年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唯一一所获批建设单位;学校附属医院成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标志着学校脑病和心病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国家名老中医、中医急症学创始人、学校终身教授任继学荣获白求恩奖章和“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2012年,学校获得了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标志着学校跻身于国家中西部高校百强行列。
护理学
康复治疗
针灸推拿学
临床药学
药学
中药制药
中药学
临床医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
长春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学制4年)
长春中医学院护理学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适应护理事业发展需要,具备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意识,能从事现代医院的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和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等工作的高级护理人才。
长春中医学院护理学主要课程:
解剖组胚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护理管理学、社区护理学、中医临床护理学、护理心理与精神科护理学、护理伦理学等。
长春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优势及特色:
护理学院是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全省临床护理人员培训基地,是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摇篮。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护理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示范点,中医护理学已建设成为国家中医药国家局重点学科。护理学院现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护理学院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7人,国家护理学专业命审题专家5人。
护理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夯实西医护理基础,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强化人文护理理念”。将中医知识、西医知识与护理知识相融合,突出中医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的特色,在全面掌握西医护理技术的同时掌握常规的中医护理方法,发挥中医护理优势,强化人文护理理念。秉承学校“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校训,传承南丁格尔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和奉献之心”。
护理学院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共有实训面积1000余平方米,有装备齐全的现代化多媒体示教室2个、综合护理实训室4个、分科护理实训室6个。护理学院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共有54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和模型。承担着护理学专业本科及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临床护理学等课程的实训教学工作和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工作。
护理学院拥有毕业实习基地共10余家,遍布全国6个省市: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南山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沈阳陆军总院、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省肿瘤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8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上实习基地,人员素质高、设备先进、设施完善,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实习带教能力强,是护理学院长期合作的稳定教学基地,完全可以满足本专业学生实习需要。
长春中医学院康复治疗专业(学制4年)
长春中医学院康复治疗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康复治疗技术,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各级医疗、康复机构或疗养院开展康复评价和康复治疗工作的康复治疗师,以及能够在康复医学工程研究机构、公司从事研发工作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长春中医学院康复治疗主要课程:
中医学基础、人体解剖学、康复评定学、人体运动学、针灸学、推拿学、康复疗法学、临床康复学、康复工程学、神经病学、康复心理学、内外科疾患康复学、营养学、保健推拿、中医气功学、养生保健学等。
长春中医学院康复治疗专业优势及特色:
本专业于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设有康复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本专业所在的针灸推拿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吉林省教学名师1名、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1名,吉林省名医2名,省管高级专家4名,博士生导师6名。重视学生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紧密结合本专业有关的现代医学、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学生称为掌握中西医康复治疗技术,具备开展康复治疗工作的基本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长春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专业(学制5年)
长春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针灸推拿科室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长春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主要课程:
中医学基础、人体解剖学、生物力学、中药学、方剂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神经定位诊断学、实验针灸学、老年病学、康复医学概论等。
长春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专业优势及特色:
本专业于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设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推拿手法学”为国家级精品课;“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为省级精品课;“经络腧穴学”、“实验针灸学”、“推拿学”为省级优秀课程;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吉林省教学名师1名、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1名,吉林省名医2名,省管高级专家4名,博士生导师6名。学院根据社会发展和对各类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在高年级将本专业学生分成针灸推拿、全科医师、英语强化三个特色模块培养。
全科医师模块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老年病学,营养学,康复医学概论等课程,使之能够在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社区医院运用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各种诊治方法对各科疾病进行预防、指导、诊断和基本治疗;为了促进国际交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英语强化模块增设了英语听说、英语翻译等英语课程,强化英语的听说交际能力,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国际化。
近几年来,本专业考研率达45%左右。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在国内外各个岗位发挥着骨干的作用,为我校赢得了荣誉,为祖国传统医学的传播和发扬做出了贡献。
长春中医学院药学(临床药学)专业(学制4年)
长春中医学院药学(临床药学)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以药学、现代医学以及中医药学为基础,具备临床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疗、科研、检验、生产、流通、管理等领域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治疗药物监测、新药临床评价及临床药学研究的高级人才。
长春中医学院药学(临床药学)主要课程:
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人体解剖(含组胚)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临床医学、临床药理与治疗学、诊断与检验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药理与中药药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毒理学等。
长春中医学院药学(临床药学)专业特色:
本专业方向是在药学一级学科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而增设的。临床药学起源于美国,现发达国家大都将药学专业转向pharm.D专业学位教育。我国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事业单位对临床药学发展研究越来越重视。临床药学毕业生除了适应医院对临床药师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服务于药品学术推广、临床监察等岗位,因此,社会对医药知识兼备的人才有更为广泛的需求。
长春中医学院药学专业(学制4年)
长春中医学院药学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药学教学、科研、药品鉴定、药物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型人才。
长春中医学院药学主要课程: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药物合成与设计、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生物制药技术、药事管理学、中医方药学等。
长春中医学院药学专业特色:
药学学科2005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被批准为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设有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药理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制药工程学、社会发展与管理药学、药物经济学。药学专业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是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基础实验室被确定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经综合教学改革,形成了具有我校自身特点和优势的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药相结合的教学、科研与应用开发学科群体系,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毕业生大多就业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大型医药企事业单位,且供不应求。
长春中医学院中药制药专业(学制4年)
长春中医学院中药制药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以中药学、化学、工学为基础,系统地掌握中药制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生产的基本理论、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熟悉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关键因素。能够在中药生产、研发、检验、监督管理和流通企业等领域从事中药制药的研究与开发、生产、质量控制、品质鉴定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工作,成为高级复合型中药制药专门人才。
长春中医学院中药制药主要课程:
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用植物学、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药理与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学、化工原理、中药制药工艺学、制剂设备与车间设计、工业药剂学、药事与企业管理学、新药研究与开发等。
长春中医学院中药制药专业特色:
我校1996年开设中药制药专业,并招生。中药学学科为博士、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吉林省重点学科。本专业主要依托于中药学学科多年的基地建设、技术水平创新和研究成果转换方面取得的成绩,在中药(动物药)品质、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中药活性成分及其物质基础研究、中药神经药理与分子药理学研究、中药药物分析新方法与新技术研究、中药新制剂与新型给药系统研究和中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等方面继续发展中药基本理论,形成了学科特色和优势。
学校有可为本专业利用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仪器设备总值达到2580余万元,还有结合北药基地特点特色建设的七星百草园和标本馆。与吉林省18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
长春中医学院中药学专业(学制4年)
长春中医学院中药学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分析、鉴定、炮制、制剂和新药研究、设计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型人才。
长春中医学院中药学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学、药事管理学。
长春中医学院中药学专业优势及特色:
中药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药学“两段双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其实验教学团队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本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均为省级精品课程或优秀课程。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2007年被评为吉林省省属高校首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实验教学团队2009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改革后期实践教学,将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拓宽了就业渠道,连续5年学生供不应求。
中药学科创建于1958年,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中药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2009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被教育部学位办批准为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以中药物质基础、药理药性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与资源开发研究为总方向,以长白山丰富的中药资源和吉林省道地药材研究为重点,以振兴吉林省地方经济和北药基地建设的技术需求、创新为目标,以危害人类生命及健康的重大疾病有效治疗药物研究为突破口,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六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长春中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制5年)
长春中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应用型人才。
长春中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预防医学等。
长春中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优势及特色:
该专业重视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教学,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精技能,重个性”的原则,强调因材施教,提高素质、强化医疗实践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能力,具备对急、难、重症疾病基本的处理能力。为今后学生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预防、科研工作等奠定扎实的基础。该专业学生连续参加四届教育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东北赛区)比赛,并自2012年起,连续3年荣获二等奖。
长春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制5年)
长春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中西医理论基础,中西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扎实,具备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能够将中医思维和传统理论与西医先进治疗手段有机结合并熟练运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长春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课程:
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中西医内科学、中西医外科学、中西医妇科学、中西医儿科学、针灸学等。
长春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优势及特色:
该专业始终以系统学习、掌握中西医基本理论知识和中西医临床医疗技能,培养具有中西医临床各科疾病诊疗基本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中西医各科疾病的临床医疗工作为己任。该专业在中西医临床研究方面成绩突出,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设有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学制5年)
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扎实,具备较强的中医思维、创新精神与临床实践能力,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药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主要课程:
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籍选读、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西医内科学、针灸学、推拿学等。
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专业优势及特色:
中医学专业是我校优势和重点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是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是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中医学科是吉林省重点一级学科,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学科在学术发展和科学研究等诸方面成绩显着,尤其是中医急症的研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中医脑病学、中医心病学、中医肺病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护理学、中医全科医学、中医络病学、中医预防医学、中医神志病学、中医耳鼻喉科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内经、中医伤科学是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内经、中医伤科学是国家级精品课;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推拿学、中医儿科学是省级精品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医古文、中医妇科学、中医眼科、中医儿科、诊断学基础、温病学是省级优秀课。
50多年来,专业始终践行“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办学理念,建立了“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多样化、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精技能、重个性”的人才培养特点。“前期趋同、后期分化”:在中医学专业的总体框架内,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课的学生培养前期是基本相同的,培养后期我们实行了中医、中医骨伤科学、健康医学、全科医学四个培养课程模块,根据学生自己特点和成绩,自主选择。
中医培养模块:系统学习、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和中医临床医疗技能,强化中医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的训练,准确把握中医学的本质和规律,夯实专业基础理论功底,培养具有中医临床各科疾病诊疗基本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医各科疾病的临床医疗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骨伤科学培养模块:能够系统掌握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准确把握骨伤科学的本质和规律,具有中医骨伤科临床疾病诊疗基本能力,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应用型人才。
全科医学培养模块:系统学习、掌握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临床各科诊疗技能为基础,着重全科医学、健康管理理念的培养,毕业后能够在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中医科、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防治、保健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与健康的全程监护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健康医学培养模块:培养学生先进的中医健康理念,掌握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养生、预防、保健、康复、治疗的知识,及现代医学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人们健康保障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毕业后能在各级治未病中心、社区医疗机构、卫生管理部门、健康宣传机构从业的高级应用型中医药专门人才。